
内容简介:
书稿通过对孔子心性之学的详细研究,阐述了孟子性善论的特点,及其道德形而上学的结构,性善论对后学的影响,进而完成了杨教授“伦理心境”理论的建立,证明孔孟心性之学之间存在重大分歧,重新探讨孟子的义利思想等三项工作。
作者认为,人性之所以为善,一是因为人性中有自然生长的倾向,这种倾向属于一种自然本能,是先天而先在的;二是因为人有良心本心,良心本心来自社会生活和智性思维对内心的影响,是一种伦理心境,属于社会属性,是后天而先在的。区分这两个不同方面,特别是理解伦理心境如何具有后天而先在的特性,是破解性善论之谜的关键所在。
以此为基础,本书提出了儒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,即所谓三分方法。作者特别强调,儒家性善论与西方道德哲学有很大差异,以康德道德哲学来研究性善论,只能将其掩盖在西方哲学的身影之下,不可能准确把握孟子的基本精神,弘扬其独特的价值,彰显其特有的光彩。
下载地址:
[ARFormslite id=100]